>
党的十九大报告主题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站内搜索:
 
 
 春潮首页 
 社团活动 
 社团建设 
 网上党校 
 理论园地 
 红色经典 
 学子风采 
 春潮期刊 
 荣誉室 
 文件下载 
 周年庆祝 
 领导题词 
 
  红色书刊
当前位置: 首页>>春潮网>>红色经典>>红色书刊>>正文
(下篇)《红色文化谱新篇》之一:红色文化资源的积累与保护
2011-06-22 20:43  

下篇红色文化谱新篇        

   红色文化资源,是岳西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以生命和热血换来的极其珍贵的文化资源。新中国成立后,岳西委、县政府将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岳西人民精神财富予以保护和积累;将对其开发利用作为政治思想和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作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丰硕成果。  

   一、红色文化资源的积累保护  

   (一)红歌红戏的搜集与整理
    △  红歌红戏资料的搜集整理与编印。这项工作首先要靠组织支持、领导重视,靠众人之力,靠当事者的真诚配合,更要靠工作人员(或搜集人)对红色文化的审美情趣、爱好,和敬业精神以及持之以恒的努力。岳西的主管及相关单位和许多党史、文化工作者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几十年来,搜集整理的红色文艺资料尤其是红歌资料积累甚多,有许多红歌还先后收入专集出版,如《皖北民歌》(1951年)、《安徽歌谣》(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安徽新民歌选》(1959年,作家出版社)、《红色歌谣》(1959年)、《革命歌谣选》(1981年,地区文联),《岳西报》自创刊至1960年,先后发表《红军回来了》等10余首红歌。本县编印的歌曲集中选编有红歌的,如《岳西民歌选集》(1959年,内有5首红歌,县委宣传部编)、《革命歌谣》(1987年,红歌专集,县党史办编打印稿)、《民间音乐汇编》(1980年,内9首红歌,县文化馆编)以及《岳西歌谣集成》。该《集成》,1989年由县文化局主办、县文化馆承办,属国务院“十大集成志书”之列,其中所选岳西红歌占三分之一,计90首2300余行。红歌统归“时政歌”内容包括时事类、世态类、刺世类、阶级不平类、阶级斗争类、武装斗争类、颂世类等。《集成》分报国家、省、市各级编辑部,因辑入大量大别山革命历史歌曲而受到各级好评;北师大图书馆特复印收藏,并来函给予高度评价。
   笔者自1965年在包家接触第一个红歌抄本以来,先后通过对10余种珍藏的手抄本、油印本、铅印本、出版本等红歌本的选录,对30多位老红军、老赤卫、老艺人面对面采访记录,对县党史办、档案馆及凉亭、美丽、沙村的党史资料摘录,共积累岳西红歌300余首近5000行。其中含辛亥革命前后、土地革命(占六成)、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建国初期等各历史时期在岳西流行的红歌。
   △  红歌红戏的音乐概况。红歌的基本曲调,是岳西妇孺皆知开口便唱的民间小调。如:[山伯访友调]、[孟姜女调]、[劝五更调]、[闹五更调]、[鼓打五更调]、[泗州调]、[十劝调]、[十爱调]、[十恨调]、[四季调]、[四季花名调]、[十二月花名调]、[十二月探妹调]、[十二月长工调]、[十二月望郎调]、[十二月相思调]、[童养媳调]、[苦媳妇调]、[寡妇调]、[等郎调]、[穷人歌]、[苏武牧羊调]、[大麦腔](山歌)等。其中选用最多的是[山伯访友调]。原曲是长达千行的叙事歌《山伯访友》,演唱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金牌和银牌,山伯访友来……”不知何年何月唱起,至今乡间还在流行。其曲调长于叙事、平稳、朴实。所以《穷人歌》、《穷人小调》、《讨米歌》、《投红军》、《暴动歌》等长达数十段叙事性的大歌都用此调。
   [苏武牧羊调]是一首古歌,演唱汉代使臣苏武出使勾奴不辱使命,身陷敌邦气节不败的古代英贤故事。其词典雅古朴,其曲调悲凉庄重,适于严肃场合演唱。此歌在岳西乡间并不流行。但是上世纪20年代,在一些旧式大户人家和青年学子中却很流行。所以,岳西《农人叹苦》、《追悼烈士歌》、《赤色苏维埃》这些由刘中一、陈履谦等知识分子作词的红歌,用[苏武牧羊调]来填词。
   红色戏剧中,《农民歌(新十二月)》用[讨学俸调]、《豪绅妻自叹》用[十爱调]或[五更调],为数众多的小戏、小演唱,如《土劣自叹》、《拥军歌》、《投红军》、《劝郎入红军》等唱[采茶戏](即[黄梅调]),《当红军》等原红四区(头陀)的戏曲唱[二扬子]。很多表演唱都是小调,如《红军新探妹》唱[十二月探妹调],如《芝兰调》词格是[山伯调],但曲艺艺人却可将词改成七字句用琴书或鼓书来演唱。
   △  红歌的传播。红歌的传播,一是靠传抄歌词,从已发现的许多抄本多为七十年前传抄,有些还是老红军自己或是烈士亲属冒着风险保存下来的。笔者于1965年5月在包家街上看到老红军吴世传保存的一个抄本就是一位烈士在临终前交给他的,内有红军歌20多首。这些歌本多数是手工传抄,也有少数是刻印本,如红三十四师政治部和县苏维埃文化委员会刻印的演唱材料丛集,就是组织毛尖山刘林翘为首的刻谱班子刻印的。当时编印的除红三十四师、县文委会外,基层组织也编印了不少红歌散发。如1930年衙前区农会文委会编唱有《当兵莫当国民党的兵》等,1930年湖响(中关)农会文委会编唱有《兵变歌》、《喜洋洋》等,1930年第四区(头陀)乐道乡农会编唱有《暴动歌》,而且将当地领导人胡夕朗也写进了歌词:“穷人来商量,想起共产党,大家公推胡夕朗,请他做主张;夕朗有才能,大胆来担承,……”,1932年4月19日,鄂豫皖省还刊印了长篇红歌《穷人小调》等等。抄本与刻印本无疑为红歌的传播、积累与保存起到重要作用。
   民歌是口头文学,其传播途径是靠唱,靠口口相传,教唱、学唱、演唱来进行的。所积累的红歌,大多数的演唱(口述提供)者是当年红二十八军战士、山林医院卫生员、红军教员、红军游击队战斗员。1965年以来,县文化部门进行过五次(1956、1959、1979、1986、2006年)较全面的民歌采集工作,每次都将红歌列为重要内容。接受采访、提供歌曲数量较多的老红军演唱者,有美丽乡余玉明、岩河乡曹明月、乐道乡胡国翠、黄尾乡朱自英、中关乡王玉英等(以上全为女性)、汤池乡胡云潭(红军司旗官)、中关乡储德尊与储甫庭、无愁乡陈代新(红军营长)、美丽乡聂长荣、头陀乡杜春生、和平乡储凤高、衙前吴永根与王振清、五河乡储东、凉亭乡查瑞林(红军小学教师)、天堂的王仁印以及老艺人汪竹贤等。这些演唱者基本作古,其口传资料十分珍贵。
   (二)关于烈士诗文遗作
   △  烈士遗作概况。在岳西红色文化资源中,烈士的诗文遗作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建国后,县党史、文化、宣传、民政部门,陆续从烈士的亲属、师长、学友、亲戚、朋友处,从相关文献中发现并搜集到王步文、王效亭、柳志杰、吴介唐、凌宵等十多位烈士遗存的古体诗词、楹联、新诗、文章、家书、日记和新编的识字课文数百余件,其中有遗作原稿、抄件,部分则是知情人的口述记录。
   先烈们在战场、在狱中、在刑场,一个个是铮铮铁汉,视死如归,已经在后人的心目中树立了光辉的榜样。烈士们留存的诗文遗作,又为我们更深层次地了解他们在处理家庭与国事、亲情与革命、人伦与大义各方面交织的矛盾中,所表现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情操,敞开了一扇灵魂的窗口。遗文的作者都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特别是请水寨暴动前后牺牲的烈士,殉难时都很年轻,他们思想进步、追求真理、思维活跃、才华横溢。他们的遗作,诗词占大多数,无论思想性还是文学性都堪称佳作,在此奉献几个片段以供读者尝析。
   △  王效亭烈士遗诗。王效亭烈士近60首,其中新诗占绝大多数,约作于1924—1930年秋天,是作者在担任崇新小学董事长期间所作。其诗风大气磅礴,极具张力,充分展现了作者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那种跃跃欲试急于去改变旧世界的内心冲动,给人以强烈的感染。他在《生命的呼声》一诗中,大声疾呼青年人要:“燃起生命之火,开辟平坦之途。……要激起生命之流,展进人生之路。……荆棘遍地,烽烟满目,纷乱的时局呀,我们当勇猛!冲锋!用我们大刀阔斧的手段,斩钉截铁的精神,宁前进一尺,毋后退一寸,去,努力!创造!牺牲!……谁是治人者,谁是人治者,谁是天生的骄子,谁是生成的奴隶!枷锁要我们铲除,牢门要我们打开,幸福是我们创造的!光明是我们追求的!……杀尽食人之魔,杀尽黑暗之神!做人类解放的主力兵,做革命浪潮中的先锋军!以登世界于大同!”这震聋发馈的呼声,是一位革命者吹响的战斗号角。诗如其人,王效亭的性格与形象跃然于纸上。
   △  柳志杰烈士遗诗。遗存旧体诗最多的柳志杰烈士,共有80余首,其中有律诗、绝句、有古体、歌行,体裁多样,由于作者功力深厚,均能驾轻就熟,挥洒自如。这80多首诗基本写于1924年至1934年之间。内容所涉,都是作者亲身经历的大事。如武昌政法学校学习、河南临颍讲武堂受训、在黄浦军董事长沙分校及南京中央军校就学,毕业后任军职等。1930年回乡参加红军,失利后奔走大半个中国,从事反蒋抗日活动,在吉鸿昌部任职,任南昌《前锋月刊》主编,1934年被捕,同年7月牺牲于南京雨花台。烈士短暂的一生,是从一个爱国主义者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一生,他的一生就是一首壮丽的诗章。1924年初次离家去武昌就学,立志“倘得风云神际会,定将只手挽邦家。”他对丑恶的社会现象,蒋介石的反动派统治深恶痛绝:“一群兵马一群贼,万里河山万里疮。莫信江南多净土,哀鸿镇日遍长江。”但对夺取胜利,对祖国的前途,却满怀信心;“有朝共着黄金甲,一曲高歌大地春”、“直奔鹏程九万里,宇宙澄清一扫休”、“寄语东君好调护,来春犹是一山红。”正是有了对共产主义的必胜信心,在他于1934年被捕后自南昌解往南京途中,豪迈地高吟:“头颅留得回京去,再看人间五百年。”“无情未必真豪杰”,作者在南京宪兵司令部狱中,刑前咬指吮血在墙壁所书《就义诗》,不但对父母饱含致孝深情,且能跳出“小我”而求为劳苦大众献身,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奉献一切的“大义”:“父兮空生我,母兮空鞠我。辜负罔极恩,此身一无所。愿将寸草心,化作光明火。长照可怜人,渡此汹涛舸。”志杰烈士的诗,是用鲜血和生命写成的,他崇高的人格,坚贞的操守,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气魄,全都流露于他的诗行。
   △  吴介唐烈士遗诗。吴介唐烈士的诗、联均属上品,可惜存世太少。1931年,烈士从皖北转战江南,途中即兴口占《无题》一绝。“踏遍长淮过大江,关山处处是吾乡。世乱应忘家室虑,途长愿效犬马忙。”诗中表达了一位从岳西转战至皖南的革命领导人,为革命弃温情抛家室,为人民甘效犬马之劳的广阔胸襟和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怀。1935年5月,烈士牺牲于青阳县,就义前,挥笔疾书一联明志:“为政治翻身,牺牲无愧;为革命到底,流血何防。”英雄悲壮的遗言,字字铿锵,掷地有声。  

△  部分烈士遗诗。部分烈士遗诗数量不多,但足以让我们领略到作者人格的魅力、高尚的品格、伟大的胸怀和坚定的信念。柳文杰烈士牺牲于1927年的“梅城暴动”,是岳西牺牲最早的共产党人。他少怀救国救民的抱负,在《游天柱山》诗中,先描写天柱“峰高万仞破云烟,伫立东南势接天;压倒群山千里小,抢来红日一轮先”的雄浑气势之后,笔锋一转:“从此登临心愈壮,不思避世到桃源。”借山势抒豪情明壮志,表达他不效陶令避世桃源,愿站立时代前沿,锐意改造旧社会的理想。凌宵烈士是贵池人,是一位1927年就参加过北伐战争的“地下党员”,是1930年经党组织派遣来参与领导请水寨暴动的军事指挥者。他在少年时吟咏的一首《观涛》诗中有“笑问中流谁抵柱,幸凭江岸有吾曹”之句,表达了他立志要做时代的中流砥柱,担当起社会重任的远大志向。
   还有多位烈士的遗诗、遗联、遗文、家书、日记,大多字字珠玑,或是蕴含着人生哲理,或是表达了为人民为革命为祖国英勇献身的强烈愿望。恕不一一选介。  

关闭窗口

地址:kaiyun体育官方网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会

维护管理:能环学院科协